今天是
文化学者 > 诉智智库 > 文化学者 > 文化学者

纪连海

来源:【诉智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顶层设计/系统规划/整体打造/分步实施/逐步成型 / 时间:2014-10-06 22:43 / 点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纪连海,中国民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北京师大二附中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西城区学科带头人,西城区兼职历史教研员。1986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长期从事历史教学工作,CCTV—10《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之一。其主讲“正说清代名臣”系列(和珅、纪晓岚、刘墉等)激情澎湃、诙谐幽默、设问解疑、鞭辟入里,极受欢迎,收视率屡创新高,成为亿万观众热捧的超级学术明星,被誉为《百家讲坛》“十大名嘴”中的“最另类”。

《鸦片战争》

《正说吴三桂》

《正说吴三桂》

《孝庄真相大揭密》

《历史上的非凡女人》

《话说汉武大帝》

《纪连海话清史》

《历史上的多尔衮》

《历史上的和珅》

《历史上的纪晓岚》

《历史上的李莲英》

    提问:现在很多学者和一些网民劈头盖脸地对您批评,您是怎么看的?好像这些人对于事情的真相反而不是很关心。 

    纪连海:在这以前我就很反感这种现象。在今年两会期间,姜昆在两会上的一个发言,被人断章取义之后被人误解。对于这件事,我在自己的博客上都发表了看法。千万不要相信“白纸黑字”,“白纸黑字”是很容易被人断章取义的,很容易产生别的想法。包括报纸的或者网站的,它在转载时候确实有一个不负责任的现象。包括我这件事,批评我的人,我还转载了批评我的文章,对于批评我的文章我都没有进行批评。可是批评我的人甚至都没搞清楚我的节目是上海电视台《文化中国》栏目还是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都到4月中下旬,还有人在批评我的文章中,把《文化中国》的栏目给写成“记录中国”。这些批评我的人,在转载的过程总应该把字转载对了吗?

 

    提问:最近我还看到网上有强烈要求央视停播这期节目的呼声。 

    纪连海:这根本不是央视的事。所以我想问大家到底看过我的节目没有?当出现了批评声音的时候,我还是建议大家还是原原本本看完了再发言。如果我真的是说了这句话,怎么骂我、怎么批评我,都可以接受。但是连看都没看,就是人云亦云,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媒体应该从善意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这种哗众取宠、人云亦云,我觉得这不是一个负责任媒体的行为。

 

    提问:顺便问一下您感情方面的问题,我听说您和爱人两口子感情很好,出门经常带着她,我看过路老师照片,长得挺端庄的,可您长得这么瘦,眼睛又高度近视,您是怎么追上夫人的?

    纪连海:应该说有几个方面,第一,我的真诚打动了她,因为我们也是经过别人介绍的,那时候也没有钱,但比较珍惜她。比如我跟她见面,我马上就能说出我们俩认识几天了。比如说认识她一个月的时候请她看一场电影,电影是一个埃及片。

 

    提问:那时候电影是什么片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个人在一起。 

    纪连海:对。所以经常会找她聊天,在聊天的过程中,我真是把我自己的真实想法一览无遗地都展示给她。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