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文化学者 > 诉智智库 > 文化学者 > 文化学者

刘心武

来源:【诉智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顶层设计/系统规划/整体打造/分步实施/逐步成型 / 时间:2014-06-06 22:20 / 点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心武,1942年6月4日出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曾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理事、全国青联委员,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其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以《班主任》闻名文坛,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茅盾文学奖。20世纪90年代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进行系列讲座,对红学在民间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2014年推出最新长篇小说《飘窗》。

长篇小说《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3] 

短篇小说《班主任》获1978年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一名;

短篇小说《我爱每一片绿叶》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儿童文学《看不见的朋友》、《我可不怕十三岁》等都曾获全国性奖项;

长篇小说《四牌楼》获得第二届上海优秀长篇小说大奖。

       提问:刘心武老师,与红楼梦人物小说相比,俺更喜欢你的  当代题材小说。以为你写够了红楼梦人物小说,回过头来再写当代,会写得更加地道的。

  刘心武:我研究《红楼梦》,其中有一个动机就是从曹雪芹大师的写作当中来汲取营养,使我能够更好的来写当代题材小说,我今年发表了两个中篇小说都发表在《当代》杂志上,一个是第二期的《泼妇鸡丁》,一个是第六期的《站冰》,不知道你看了没有,我觉得我从曹雪芹的创作当中获得的最好的营养就是对那些别人忽略的小人物的关爱。

 

  提问:前段时间看了几十页红楼,竟看出许多佛学的东西来。不知刘心武先生有否同感?

  刘心武:我觉得要注意到曹雪芹写《红楼梦》显然从佛学里面汲取了很多的营养,但是他又跳出了佛学的框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他通过贾宝玉这个形象表达了一种追求在俗世中过诗意生活的执著的向往。

 

  提问:先生最喜欢《红楼梦》上的哪一个人物呢,为什么?

  刘心武:我最喜欢的是妙玉这个人物,有人对我这种喜好很吃惊,比如王蒙曾经对我说,妙玉讨人嫌。但我觉得妙玉是一个被曹雪芹极为珍爱的人物,在金陵十二钗当中,其他十一钗要么就是四大家族中的女性,要么就是嫁到四大家族里去的女性,惟有妙玉她和四大家族没有血缘和婚姻关系,曹雪芹却把她安排在十二钗中并且排名在王熙凤前面。我喜欢她的原因都体现在我的《妙玉之死》小说及相关的文章里面。

 

  提问:我问嘉宾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电视剧对于焦大这个人物的忽略是不是一种严重的缺陷。

  刘心武:我不记得电视剧里是不是表现了焦大和怎么表现的了。但是我对唐山居士非常重视焦大这个人物加以肯定。焦大这个人物几乎把我前面所说的“秦学”探佚的四个层次都洞穿了,当然这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我们共同体味吧。

 

  提问:刘心武先生好,我没记错的话,你原是大连人,现在鞍山。《红楼梦》的诞生恰恰和这两个地方有关系。《红楼梦》诞生在清*海城辖区的岫岩大孤山,大孤山后来归大连,现在归丹东东港市。曹雪芹写《红楼梦》主要在大孤山,也在岫岩住了一段时间。他亲撰的家谱,就按岫岩大孤山其本家的家谱修成。现在岫岩又在鞍山辖区,对此你有何感想。

  刘心武:抱歉我不是大连人,现在也不住在鞍山,我定居在北京。但是,我对你提出的《红楼梦》的源头的信息非常重视。周汝昌先生在研究《红楼梦》的祖籍方面贡献很大,但他似乎也还没有注意到您所掌握的信息。希望我们能够继续联系,也许您所提供的信息能更深入的揭示出曹氏家族的源流。

 

上一篇:纪连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