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校园文化建设主页 > 诉智亮剑 > 校园文化建设 > 校园文化建设

关于中学教育理念的思考

来源:诉智—基础教育智慧输出中心 / 时间:2015-06-08 15:57 / 点击:

  教育理念作为一种理性认识,是对教育实践的理性构建,是学校文化的灵魂。一方面,它立足于教育实践,建立在对教育现实的分析和反思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它又经过人的头脑加工,体现人的价值倾向,包括对教育意义和功能的理解,对人才、质量标准的看法,对师生关系、教学关系的认识。中学办学的教育理念是校长作为管理主体对“中学教育是什么”的价值判断和基本看法,是学校管理和发展学校的基本思想和观念,是一个需要整体思维和宏观把握的管理哲学问题。它对校长的治校行为,包括学校有序运行的章程规范、原则方法发生影响,对教职工队伍的构成和作用的发挥发生影响,并直接影响学校特色的形成。

  一、教育理念的形成与校长所处的环境有关

  第一,社会背景。长期以来,我国在文化和社会生活中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压抑了人格的独立和个性的发展。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哲学界开始对人的主体性进行深入的探讨,逐步重视人的主体性和个性;随后,在教育理论界掀起了一股重视人、研究人的热潮。有识之士认为,教育必须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塑造学习者的新型的健康人格。受社会环境影响,校长们提出了诸如“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办学理念。

  一般而言,校长办学理念的形成离不开时代发展的大环境,受着时代背景的制约。

  第二,学术背景。中学校长形成教育理念,必须研究教育的本质结构,研究教育本质的个体化实现;必须站在教育与管理改革的历史背景下,认真分析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树立新的教育时空观。中学校长的办学理念包含着校长深厚的学术背景,融哲学思想、教育观念、教学主张、品德修养、工作作风、办学经验和效益意识于一体,从而在工作中找准位置,把握办学特色,明确战略目的,促进学生发展。

  第三,实践背景。校长的教育理念是通过教育研究实践获得的。例如,锡山市高级中学校长朱士雄在实践中形成“一切为了学生”办学的基本理念;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的办学理念;南京市金陵中学校长杨祖恒的办学理念是建立在丰富的教学和管理实践背景的基础上的。教育和管理的实践经历,有利于中学校长了解和掌握中学的运行和发展规律,并形成指导和推进办学及治校的教育理念。

  二、中学教育理念必然体现一定的特性

  1. 中学教育理念具有思想导向的特性。从哲学上看,教育理念是一所学校的教育精神和价值取向,反映一所学校长期积累的文化底蕴、历史特征、学科特色和追求。它以一种文化氛围、精神力量、价值期望、理性目标的形式陶冶教师和学生。它是一种价值判断,必须高度概括,具有概念领导的现实意义。正如袁振国先生所说:“校长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把这种新的、好的、代表文化发展方向的先进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大家都认同的观念,形成学校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

  2. 中学教育理念具有对实践的反思、规范和指导的特性。理念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用来指导教育实践的,以对应的教育实践作为存在的前提,它是对教育实践的客观反映,在一定条件下又反过来对教育的实践发展起重要作用。从实践上看,教育理念作为一种行为准则具有规范人、指导人的作用。学校员工坚定地信奉这种价值观,就会凝心聚力,形成组织的共识,分享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形成一种对学校未来充满信心的文化力量和精神力量。

  3. 中学教育理念具有历时性。“和谐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理念是具有百年历史的光明中学办学传统的高度概括。为适应21 世纪对人才的需求,该校又把“人文见长”的内涵具体阐发为“建设有浓厚人文精神的学校,培养有高度人文素养的学生”,并将该理念渗透进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去。该例说明:教育理念是在特定的时空、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与时俱进的哲学内涵。社会生活不断发展变化,人的价值观念、教育观念也必然会发生变革,随着教育视野的拓展,现代教育意识的增强,教育理念也必然会得到不断地充实和更新。理念的突破和更新,常常给教育实践带来巨大的变革。

  4. 中学教育理念具有前瞻性。校长设定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通过“目标的编制”加以说明和强化,体现对学校未来发展状态的一种期待。江苏省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在谈到把“培育走向世界的现代人”作为学校办学理念时说:“校长的办学理念,承载着我个人多年来对教育的理解、希望和渴求,经受了实践严格的考验,也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教育的理解。”这种“希望和渴求”,就体现了办学理念的前瞻性。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将会成为教育行动的思想先导,为教育实践活动指引方向。

  三、教育理念表现在实践层面上,是办学思路

  办学思路一般包括: 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方针、办学策略、办学措施。新海实验中学办学思路为:全面贯彻党的素质教育方针,一心一意求发展。从独立建制以来,学校就确立了一个办学指导思想,即邓小平的“3 个面向”,明确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两个着力点;树立了3 种意识:即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努力实施了“4 项工程”:即德育网络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和教职工队伍建设工程;切实做到了“5 个加强”:即加强经验的总结和继承,加强人际关系和谐,加强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加强学校的未来规划和发展。学校围绕“1 个指导思想”、“2 个着力点”、“3 种意识”、“4 项工程”、“5 个加强”,积极实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可见,办学思路是实践教育理念的具体措施,具有策略性的意义。

  广东中山市第一中学办学思路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现代化教育思想确保学校规模扩大后,发扬优良的校风,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名牌效应的目的。广州第十七中学的办学思路为: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并以此统领学校教育教学全程,在教育、教学及管理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高学校教育整体育人功能。正是有了明确的办学思路,这些学校的教育理念才能变为现实,才能给学校带来生机和活力。

  四、学校课程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

  学校课程的本质是指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基本文化成果和学习活动方式组成的,用以指导学校育人的规划和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媒体。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都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为此要加强课程改革,优化课程结构,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设置课程,并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适度调整,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形成对客观世界的完整认识。

  随着第8 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实施,新海实验中学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优化学科性课程,搞活兴趣性课程,保证拓展性课程,上好提高性课程。在开发校本课程时,确定课程开发目标,编写了《校本课程开发纲要》,制定开发校本课程的制度,组织师生进行课程的选报,加强开发过程的指导与监控,建立开发校本课程的成果推广机制,加强师资培训和课程档案管理,把校本课程定位于“兴趣的激发、方法的指导、知识的拓展、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育人目标达成和学校特色体现”上,很好地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

  发展性的课程评价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保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前提,从注重习得能力的评价转向注重学习能力的评价,从注重学习效果的评价转向注重过程的评价,从注重学生单一学科的掌握转向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运用,从注重认知领域的评价转向注重对认知和情意领域的综合评价。通过对课程实施效果的反思,实现对课程开发的质量控制。所以,把教育理念贯穿在课程设置和课程评价全过程之中,就能促进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健康发展。

  五、教育策划是实践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是从理念走向实践的一种预想性方案

  教育策划是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策划理论,就学校的发展方向、办学目标、发展战略、具体措施等进行全面、系统地预构,制定出科学高效的行动方案,动态控制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新海实验中学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时,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空间上的拓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构建学生发展的文化背景和智力背景,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学校领导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策划了校园首届文化艺术节,该策划有教育目标的设定,有内容板块的划分,有活动过程的安排,有教育方法的整合,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动态运作过程,有创新光大和独特亮点的形象设计,从而促进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因此,好的教育策划是对学校办学理念实施的战略性思考,是对学校办学理念内涵的丰富和发展。

  六、教育理念决定办学特色

  学校特色是学校学科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制度、校园文化建设的选择体现出来的独特的总体风格。它是在学校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形成的。袁振国先生在《校长的文化使命》一文中认为:“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办学理念是一脉相承的。若办学理念明确,并具体化,被教师认同,最后变成自己的行动目标,学校就一定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所形成的办学特色,会成为学校的一种优秀传统。无锡市第一中学将办学特色概括为3 句话:一切为了学生的明天,为每一个学生未来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是我们的责任;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愿意用自己的价值去创造社会的价值,是我们的理想;让学习成为一种轻松而快乐的工作,让健康的笑容展现在每个人的脸上,是我们的追求。这种办学特色是在无锡一中“一切为了学生的明天”的教育理念支配下形成的,成为师生员工的精神追求。新海实验中学要形成的办学特色是“基础扎实,规范自主,特长明显,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和谐发展”,这就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很好地实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作为体现学校价值观的办学理念,一旦规范和指导了教职工的教育教学实践行为,就会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综上所述,作为价值判断的教育理念,要通过办学思路、课程设置、教育策划发生治校影响,从而形成办学特色。办学特色是教育理念追求的目标。

  校长独到的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是办学的根本,它对校长和全体教职工的教育行为起着激励的作用。校长办学理念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实质上也是教育价值观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带有导向性、评价性、有效性和动态性,是校长确定教育教学行为的理论起点,在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带有深层次的挑战,因此,校长应该经常对教育理念的内涵进行探究、反思和追问,将崭新的时代教育理念始终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之中。